精選文章
甄試考試-如何準備口試?
如何準備口試
如果你能通過第一階段的文件審查,進入第二階段口試的話,那麼就算最終你未能以保送甄試的方法錄取,但仍然要恭喜你!因為你除了已獲得上述在撰寫送審資料部份可獲得的無形利益外,你還比其他同學多了一次口試的經驗。
這樣的經驗,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在口試的過程中,有哪些地方表現的不錯,哪些地方表現的不夠完美。如果一舉考上固然最好,但就算不幸落榜,仍對於你參加四、五月筆試後的口試,提供了一個最好的修正方向!所以口試經驗的獲得,便是參加保送甄試的第四個無形利益。我想除了這樣的管道外,你很難同時聚集三、五個教授,同時幫你訓練口試技巧及情境的模擬吧!
在口試的題目中,教授們常會問一些與該系所相關的時事議題,而這些問題只有甄試的同學需要知道嗎?我想就算你只參加四、五月的筆試,在筆試的題目中,也可能出現相關的時事議題吧!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從甄試口試的題目中,你大概可以看出這個學校、系所重視的專業方向及相關的時事議題為何,這對於你筆試作答時,絕對是有幫助且必要的。這是參加保送甄試的第五個無形利益,並再次提醒你「千萬不要以為你不參加甄試,就認為甄試之事不關你事!」
接著要和各位談談同學們對於保送甄試應抱持的「心態」;利弊常處於一線之隔,所以在此要提醒所有考生,在你細數保送甄試的利益及其必要性時,別忘了看看整個流程的時間,從開始規劃到寄出可能會花掉你一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因此建議欲參加隔年四、五月研究所入學考試(筆試)的同學,時間規劃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因為準備甄試資料,而造成自己讀書進度的落後。
再者,建議各位當你寄出送審資料後,就當自己完成了人生中一件該做的事,事後就應該完全投入於筆試的準備,繼續努力的K書,不要一直心繫於「會不會進口試?」、「會不會錄取?」等問題,而影響了自己讀書的心情與節奏。
若因上述兩項原因造成自己讀書效率之不彰,且不幸最後真的在甄試榜上無名,進而打擊自己的信心,嚴重影響讀書情緒,豈不對你準備隔年筆試大大的不利嗎?所以衷心建議各位同學在準備甄試時,仍要注意自己讀書的進度,並多想想你參與過程中已獲得的「無形利益」,以降低得失心;甄試、筆試,兩者都是升研究所的管道,甄試不行,仍有筆試一途,千萬不要一途的挫敗,而種下另一途徑之敗因!
準備方向
針對測試你在「人格特質」及「報考企圖心」之共同題型及閒話家常型的問題中,建議你參考學習計劃之撰寫內容,將「我為什麼要讀研究所」、「我為什麼要讀○○所」、「我為什麼要讀●●學校的○○所」、「往後的研究方向」…等問題思考清楚。這種問題不只在甄試的口試中會問,在筆試後的口試中也會問,由此可以看出,為何筆者一直強調,無論你是否有心甄試,都應試著將「自傳」、「學習計劃」等送審資料早點準備好的原因。再者,對於該校之特質,可多瀏覽該校(系所)網站、BBS之內容,相信對你回答這些問題時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準備專業題型方面,應對你所學之專業、畢業專案…等內容,應有一徹底了解;這也告訴你「甄試絕不是僅比比誰的文筆好?誰的口才好?」專業素養還是非常重要的。除要把理論搞懂外,時事部分應多看看雜誌、專業評論,報紙(電子報)…等,以隨時增加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實力,這對你在筆試之回答內容上,議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在危機處理、個人偏好等不確定性較高的題型方面,建議多看看口試的歷屆試題(見第十章),以訓練你回答的技巧及反應的速度。換言之,這類題型應訓練的是一種「感覺」,既然不知到會出現何種危機,那就多訓練幾次這種面對危機時的「感覺」。所以再次告訴你「口試是需要練習的」!
口試訓練
「口試是需要練習的」,既然如此,在此給各位一個筆者當年訓練口試的方法。將「各系所口試考古題」用紙遮起來,移動紙張,每次讓一個題目呈現在眼前,並在看到題目後,立即反應,說出你的答案。
當每一題回答完畢後,回想一下剛剛你回答時的「內容是否恰當並富新意」、「語調、音量及速度是否得宜」、「態度是否從容」、「手勢是否運用得當」等四大項檢討內容,並針對較難的題目思考,或紀錄下來,與同學、老師在進行討論。相性這樣對你口試時的信心及表現,定會產生極大的助益。
筆者當年即以這種方式,練習了超過150題以上的口試題目,且多利用走路、洗澡…等零散的時間進行練習及思考,不但不浪費時間,而且對於自我信心的增強,甚至在專業問題上的啟發,都有相當不錯的效果。推薦給同學,你也可以試試看呦!
在整個訓練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為了獲得上述之利益,還要進一步「控制」整個口試的流程及問題!這話怎麼說呢?這些不都控制在教授的手上嗎?其實不然,以筆者的經驗,曾有學校在我進去後,立即就叫我做「一分鐘自我介紹」。當時我心裡想著:「一分鐘叫我怎麼介紹啊?」同學們先想想,像這樣時間不夠的情形,你知,我知,教授也知!其實他們除了要先了解我之外,也在考我的臨場反應及對問題的整合能力,不是嗎?
因此我二話不說,開始介紹我的求學歷程,強調我在資訊科技方面的背景,並告訴教授「我為什麼要讀研究所」、「我為什麼要讀企管所」,最後告訴教授「我要做一個資訊及管理的整合者」。最後的收尾,是為了希望教授問我:「你要怎麼整合?」或「你要如何努力,以達成這個目標」之類的問題,果不其然,真的問了!所以要告訴同學的是:「了解口試,練習口試,最後進而控制口試,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在看完一篇文章後,立即撰寫一篇文章,此時的思路、筆觸,必定受之前所看的文章內容所影響。所以既然要控制口試內容,建議你在口試時,不妨整理一份一到兩張A4紙張大小的,包含自傳及學習計劃的摘要,如同於前述之「導讀」,讓教授的發問思路,儘量受這份摘要影響,進而控制口試之內容。當然,如果你口試的方式是以「抽籤」決定題目的內容,那麼這些方法都不管用了!因為此時我們只能盡力培養各類型題目的回答功力,屆時好好表現。至於整個口試內容的控制,就交給上天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