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表查詢 FB諮詢 課程諮詢

甄試專區


  • 心態準備篇
  • 送審資料篇
  • 自傳精選範例
  • 學習計畫精選範例
  • 推薦信格式範例

心態準備篇資料提供:管理學名師 陳弘老師


  • 誰需要這本書?我不甄試,還需要寫送審資料嗎?
    這不是僅針對甄試所寫的書;如果你真的認為不甄試就不需要寫送審資料,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諸如:台大、政大、中正、中山…等名校,甚至長庚、元智…等私校,皆於筆試完,待口試通過方得入學。所以,並非僅以甄試的同學要準備。
    還有同學曾問我:「筆試後的口試與甄試要繳交的資料,以及二者口試一樣嗎?」試想,同樣的一批教授,且無論甄試,抑或直接參加入學考試,錄取後皆為該年度的研究生,所以送審資料與口試內容怎會有不同?是故,甄試生要準備的,於入學考試時同樣要準備,兩者內容並無差異。
    所以,請儘早準備,不要用任何理由偷懶!
    關閉
  • 我不甄試,難道就不能等到筆試通過後再準備口試嗎?或乾脆不考有口試的學校就好了嘛!
    一般口試榜公佈後,大多一週(甚至一週內)就要口試。你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筆試,但只想以幾天的時間準備口試,若因此落榜,豈不是得不償失?
    另根據陳弘老師的輔考經驗,一份完整的送審資料多需一個月方得完成。放口試榜後的短短幾天的時間,要你寫完自傳、學習計畫、研究計畫等內容,你來得及嗎?同學講得好,套一句現在的流行語─老師在說,你有沒有在聽!
    那是不是考沒有口試的學校即可呢?我想,這是許多同學的如意算盤,陳弘老師直接拿出證據,打消你這個念頭,看看圖2.2中的學長,便是最好的例子。我想問的是,難道今年有三間學校要考,三間都要口試,而你一間都不報嗎?
    所以,請儘早準備,不要用任何理由偷懶!
    關閉
  • 我參加的是三月筆試後的口試,學校未要求繳交送審資料,那我還要寫送審資料嗎?
    你在筆試前要不要寫考古題?如果答案是要,那麼就算該校未要求繳交送審資料,你仍需要將自傳、學習計畫等送審資料寫過一次,因為這如同在做考古題,為口試的問題,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先做一次練習。
    在口試時,可不可以問你報考動機?如果你沒寫過,你講得出來嗎?在口試時,可不可以問你研究方向,甚至是詳細的研究計畫?如果你沒寫過,你講得出來嗎?這些內容皆為口試時會問的內容,且這些內容都應該在送審資料中,因此我將送審資料的撰寫,比喻成考古題的練習。
    所以,請儘早準備,不要用任何理由偷懶!
    關閉
  • 何謂保送甄試?(甄試的程序)
    研究所保送甄試,大多於每年七、八月起銷售簡章,九、十月報名並繳交送審資料,有筆試者,多於十月到十一月進行筆試,十一月到十二月中進行口試,於十二月底至隔年元月初陸續放榜。
    因此對於金榜題名的同學而言,自上榜那一刻一直到九月中開學,足足有九個多月的時間可以利用,不但不必再周旋於「學校課業」與「準備升學」之間,更可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充實自己;換言之,贏得時間的充裕性,可說是甄試生最大的誘因及利益。
    關閉
  • 保送甄試的資格與條件為何?
    一般而言,各校接受甄試的門檻,於在校成績方面於前25%~50%不等,因此在次提醒同學要在甄試前,好好先看過前一年的簡章,在當年簡章出來後,再次將內容細讀一次,以免準備了半天,結果資格不符,反而浪費了你寶貴的讀書時間。
    首先在成績方面,請同學注意到底該校對於成績的要求為何?是以全系為標準,亦或以全班為標準。再者,必須注意該系所是否有「and條件」之限制。
    何謂and條件?以交大管科所而言,其成績條件之要求為大學各學期「學業平均成績」之總平均八十分以上並名列該系同年級前25%以內者。此即表示你的成績必須好到「全系」前25%,並且每一學期的成績都要有八十分以上才得以報考。
    在其他特殊資格方面,應注意簡章上是否有相關的特殊限制。以政大企研所為例,其對於成績的要求為「全班或全系」前30%,但其and條件為在大學時代曾擔任正式社團、學會之正、副負責人或系代表、班代表。此即表該所要的是一個又會讀書又會玩的學生;在這樣的「and條件」下,甄試的標準將無形提高許多。
    另如一些系所會要求必須先經歷某些考試的歷練,才能參加該系所的甄試,如政大資科所,即要求繳交TGRE成績證明正本一份,換言之,若沒有參與過這項測試,就算你其他條件皆符合,很抱歉!你依然不符合該系所之報考資格。
    其實現在大多數的學校都會在前一年的簡章中,公佈下一年度考試的異動,但同學大多因為覺得「字太多」,而未能好好細讀裡面的內容。若真的對於今年的甄試有興趣,在看完本書後,趕快去找找你想甄試系所的簡章吧!
    關閉
  • 非應屆畢業/在職生還可以甄試嗎?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部份說明;第一種狀況,是你已經畢業,但你願意讀一般生。問題是,大學都畢業了,還能甄試嗎?許多同學認為「畢業後就不能甄試了!」其實除少數學校系所(如:政大企研所)要求須「應屆畢業」外,絕大多數的系所,並沒有要求須應屆畢業生才可報考。
    不過再次要提醒同學應多注意簡章內容;在身分方面,亦確實有一些的特殊限制。有些系所雖不限定「僅應屆畢業收才可報考」,但會要求於○○年○月亦後畢業者,才得以報考;如政大科管所即為一例。
    另一種情況,若是你要報考在職組的同學,因為現在的學制繁雜,這類專屬於在職生的甄試亦逐漸出現;如台北大學企研所便是一例。但欲甄試的在職同學除應注意畢業年限外,亦應注意該系所的甄試中,是否有在職組的考試,且自己工作年限是否符合該系所之要求。
    關閉
  • 私校生甄試會比較吃虧嗎?
    我相信各位具甄試資格之私立學校的同學很優秀,但亦不能因落榜而否定其他國立大學且具甄試資格之同學的程度。
    因此,陳弘老師建議各位私校的同學,由於甄試如同一般生入學考試可報考多校多所,故如同筆試般,你將在許多學校的甄試中遇到這些國立大學的資優生,所以只能說請在「送審資料」及「口試」兩階段,充分表現你的實力,表現的確實比其他國立大學的考生還好,這才是你參與甄試正確方法,而非未戰先失去信心,且於戰敗後自怨自艾。
    總結上述的看法,實在沒辦法告訴你私校生於甄試時並不會叫吃虧,因為那些當年能考到國立(尤如台、政之流)的同學,確實因為在課業上較為優秀,所以才能進如國立大學。但是在陳弘老師所輔導的私校生中,確實有不少以甄試的方法,進入了國立大學研究所。以中正企研而言,就曾於錄取了為數不少的私校生。所以要告訴各位,加強自己實力,才是最實際的。
    再者,對於各位同學的另一項利多,便是「多數學校已擬取消對於保送甄試招生的名額限制」,即不再堅守甄試招生僅佔該年度總招生人數30%的限制。在以往名額有限的情形下,上述的情形或許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產生,但於此一限制開放後,甄試管道幾與筆試同等重要,所以實在沒理由再發生上述情形。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陳弘老師一再提醒各位同學,需將甄試視為進入研究所另一管道的重要原因。
    關閉
  • 如何抉擇甄試與筆試?
    任何一個決策,都有其思維過程;以心理學的角度,人大多會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有些同學知道甄試的訊息後,便不想準備筆試,如果有人跟你說:「老師,我想放棄筆試,全力拼甄試!」你會如何判定這位同學的思考邏輯呢?是一種堅定無比的必成信念,還是因為怕考試抑或覺得準備考試太辛苦,而為自己的行為找台階下呢?
    我想這個答案不言可喻,有必要為了甄試放棄筆試嗎?這個邏輯已經是一個奇怪的邏輯了,因為兩者可以共存。且拼甄試,請問你到底「拼」了什麼?拼如何寫自傳?如何寫讀書計畫?我想問的是,你的專業在哪裡?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諸如:「因為身體不好,無法承擔考試的過程,所以要甄試而放棄筆試」,「因為跟不上進度,明年一定考不到,所以要甄試而放棄筆試」…等林林總總令人匪夷所思的理由,都在每年的九到十二月間上演。
    如果你也抱持著一樣的念頭,陳弘老師想問,如過甄試落榜,你該怎麼辦?但在的趨勢是「甄試亦包含筆試」。試想,如果甄試落榜,屆時已是隔年一月初,三月份便要考試,此時想再回頭準備筆試,為時晚矣!是故,若只想甄試而不想筆試者,奉勸你最好早早放棄這個念頭。
    所以,在此鄭重的告知所有同學,甄試可以讓你針對一些報考動機、研究計畫的撰寫,以及口試的演練先行準備,但不表示不用準備專業科目。若放棄三至五月的筆試而全力拼甄試,試問沒錄取,你還來的及準備筆試嗎?若你放棄了專業,試問你又將如何面對甄試時的專業問題?(因為甄試也要考筆試,口試時也會問專業問題。)切記,勿以撈偏門的心態參與甄試,專業才是你的根本。
    關閉
  • 甄試需要考筆試嗎?
    目前雖不是每個學校、系所都要,但確實有要於甄試中安排筆試的研究,且這似乎成為一種趨勢,一種越來越多的趨勢。諸如:中山、成大、台北科大…等,工商科皆有部分系所需要筆試的篩選,其中包含專業科目或英文等基礎科目的考試,因此同學亦應針對這些科目進行準備。
    其實能在隔年筆試前進行一場「筆試預演」,不但可以測驗一下自己的實力,更可藉此看看該系所的出題的型式及方向,並且熟悉一下對於隔年筆試的感覺,這對於你未來的筆試將會很有幫助。
    請問,你還敢為了甄試放棄專業科目嗎?
    不過也有一些連口試都不必,直接以送審資料就決定錄取與否的甄試程序,這確實是一種相當特殊的甄試方法,諸如:台大的電機、機械、造船…等系所的甄試,接採取第一階段的書面審查,即佔100%的分數,決定你是否得以進入該校就讀。
    但就以台大而言,實施這種制度的系所,均為工科的系所,至於商科,則未見實施此種制度者。其實以商科的同學而言,因為科系特質之故,在投入職場後勢必要與他人溝通,其表達方式相形重要許多,而工科則不同,可以技術掛帥,取得個人的競爭優勢,也因此會有部分工科即針對送審資料的內容,決定錄取名單。
    在這種制度下,若是你在大學時代,在專業上有特殊表現者,如參與國科會計畫、專業比賽項目獎項、在校成績優異…等,將會是你的致勝成功關鍵。
    關閉
  • 我可以甄試多校或多所嗎?
    可以的,在教育部提倡多元化入學的方針下,「筆試」不再是升學的唯一管道!「保送甄試」,便是除筆試之外,另一條入學之道。以研究所升學考試而言,自民國88年起,研究所保送甄試取消了原「一人僅能報考一校一所」之限定,使得考生們擁有更大的彈性與空間,選擇自己想念的學校、系所。
    換言之,如同每年三、四月的筆試一樣,只要學校無特殊規定,你可以同時報考多所,甚至同一個學校亦可報考不同學系所;如:你可以同時報考交大的管理科學、科技管理、經營管理等三個管理類系所。
    關閉
  • 我可以跨科系報考嗎?
    其實這個問題與甄試並無直接關係,因為完全要看系所的發展與定位而定。以法律所為例,一般法律組要求考生須為相關科系,但如現代新興的法碩乙組,抑或科技法律組,則期待不同背景的同學報考。
    再以商科而言,尤其是企研所,抑有類似情況,除了讓原本就是商科的同學報考外,甚至會設一組專門工轉商的組別。至於工科,雖不一定有限制,但尤文、法、商轉工科的例子,則實在太少,故不再細談。
    因此,這個問題時難一言以蔽之,原則上是可以的,但仍要一不同系所、組別而定。所以陳弘老師給你一個最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詳看簡章。誠如前述,同學大多因為覺得「字太多」,而未能好好細讀裡面的內容。但這攸關你的未來,千萬不要嫌麻煩而掉以輕心。
    關閉
  • 甄試錄取後,可以提早入學嗎?
    依照前述甄試的時程,明顯的,這個問題只會出現在已經畢業的同學身上。因為你若為應屆畢業生,當甄試放榜時,你正處於大四上的期末考時期。所以,應屆畢業生基本上是不會有這種問題的!
    但是你若已經畢業,可否於下學期時提早入學呢?一樣是這個原則─看系所而定;故如前數須參考簡章的規定。但一般而言,商科沒有這樣的制度,一定要等到新學年度開始(九月)方可入學。但工科因為有實驗(室)的運作,因此基於人手考量,少數系所可於下學期(三月)開學後辦理入學。
    關閉
  • 甄試錄取且報到後,還可以參加隔年的研究所筆試嗎?
    直接告訴你─不行!千萬不想偷偷的考,被發現的話你會兩頭落空;這是教育部的規定!在甄試錄取報到時,多會要求同學簽切結書,不可再報考隔年的研究所考試,所以要建議各位同學的是絕對不要報考「容易甄試得上,卻不是很想念的學校」。
    不要忘了甄試只是升研究所的其中一條路,甄試不行,尚有筆試,若選了一個讓自己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學校,那豈不讓自己更煩惱?要念?還是繼續準備筆試?
    如果真的因而放棄筆試,選擇了不喜歡的學校,試問你的研究所生活會快樂了嗎?畢竟筆試相對於主觀因素之影響較少,硬碰硬的成分較高,只要好好努力,你便可以透過筆試一途,考上更好的學校,不是嗎?
    關閉

送審資料篇資料提供:管理學名師 陳弘老師


  • 送審資料包含哪些內容?
    每個學校希望看到的內容雖不同,但大抵上來說,可謂大同小異。請特別注意的是,此為送審資料,並非限定於甄試,就算你參加的是每年三、四月筆試後的口試,學校亦可能要求繳交這些內容。
    至於其內容是否要求一定格式,則須視學校而定。若要求一定格式者,多於簡章上規範之。一般而言,送審資料應包含下述五項:
    (1)自傳
    (2)學習計畫(有的學校稱為研究計畫、讀書計畫,抑或前程規劃書)
    (3)成績單
    (4)推薦信
    (5)其他有利於口試/甄試的証明(如:專業證照、語文檢定…等)
    關閉
  • 自傳應該包含哪些項目?
    若學校未明定自傳內容的前提下,建議同學可以針對下述內容撰寫:
    一、家世背景
    建議可以個人資料介紹為開頭,家庭背景以直系親屬介紹為主,旁系親屬、家族世交等介紹,則除非其工作有相當成就,且其工作內容與報考系所有高度相關,否則不宜做過多的著墨。
    二、人格特質分析
    基於組織行為學中的性格─工作匹配理論(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的觀點,個體的性格有很多種,工作種類與特質也各異,若能找到個性符合該工作性質的員工擔任該職務,則有助於該組織績效的提升;例如:企研所可特別強調「活潑」、「圓融」、「求創新」的個性。此建議以心理測驗說明,提高你敘述的可信程度。
    三、求學歷程
    本節重點放在大學階段,最多可延伸至高中、專科,至於國中、小學的表現,實與報考研究所無直接關係,一帶過,抑或乾脆別寫!另,本節應以各階段的學術成就、特殊表現、獲獎記錄、參加專案…等特殊經驗、才能,作為主要敘述的重心,並建議附上相關之獎狀、證書、照片、作品摘要…等證明。
    四、社團成就
    管理大師Henry Mintzberg(1989)曾言:「這是一個組織的世界(Our World of Organizations)。」此表無論你屬哪一系所,最終皆應投入業界,成為組織的一份子。故研究所考試亦會參考報考者於社團的表現(校外社團亦可;如:慈濟便為一例),以評估報考者於團隊合作、領導統馭…等方面的表現。這個項目尤其對商科特別重要;若以甄試而言,甚至成為報考的門檻(如:政大企研所便是一例)。故建議可針對參與之社團/活動內容,以及你參與的心得加以闡述,並於申論後參考下表15.1彙整示之。

    表15.1:社團/參與之建議表頭

    時間 參與之活動/社團名稱 職稱 備註
    五、工作經驗
    本階段乃在職生之重點,若為一般生,除非有特殊且與報考系所高度相關的工作經驗,否則建議勿著墨過多。且在職同學為表現你對所屬公司的了解,以及在公司的地位,針對組織的基本資料,諸如:資本額、營業額、員工人數、EPS…等資料,皆應事先準備。而這也是在職同學展現團隊合作、領導統馭,甚至考績的表現重點。本階段如類社團成就,建議於申論後參考下表15.2彙整示之。

    表15.2:社團/參與之建議表頭

    時間 服務單位 職稱 工作內容
    關閉
  • 同學在撰寫自傳時,常犯了哪些錯誤?(整體性錯誤)
    以陳弘老師每年幫同學看幾百份送審資料的經驗,針對這個部份,陳弘老師分為「整體」與「局部」兩部分說明。所謂整體性錯誤,亦即在自傳整體呈現上所犯的錯誤,包含:
    一、無法做到恰如其分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用在自傳寫作上,亦相當契合。同學應針對自己欲表達之特質、經驗、能力…等要項,請「不客氣」的完整表達;之所以強調「不客氣」,是要提醒同學該寫的重點可別不好意思,好就是好,照實寫!不要造成自傳的遺憾。「恰如其分」的另一重點,是要告訴同學「勿以誇大不實」字句闡述,弄巧成拙,反而造成評審教授的反感。
    二、內容無行銷的效果
    以行銷的觀點來看,口試/甄試的過程中,學生可謂「賣方」,教授則為「買方」。因此,應該要以買方(教授)的需求撰寫。惟許多同學因為大學表現並不突出,造成只能提供自己會寫的,而教授要的卻沒寫上去。例如:陳弘老師常見同學於學術成就的陳述貧乏,在便利商店打工、加油站的內容到寫了一堆;試問,研究所的錄取難道是以打工多寡為標準嗎?因此,請選擇教授想看的內容撰寫,若不確定內容是否得當,乾脆捨棄,務必以「不砸自己腳」的內容為原則。
    三、無標題引導的自傳
    標題係告知讀者該文之佈局,故一定要寫,並力求突顯之。無標題引導的文章,難以一眼明瞭其內容,試想,誰會喜歡一坨字擠在一起的文章;別忘了教授得看多少份送審資料!故針對標題的突顯,建議可利用下述二法:
    (1)標題的文字敘述,應力求文字的吸引力。
    (2)利用粗體、顏色等技巧突顯之。
    關閉
  • 同學在撰寫自傳時,常犯了哪些錯誤?(局部性錯誤)
    承上,所謂局部性的錯誤,係針對前述自傳各部分的撰寫,常產生的撰寫錯誤,包含:
    一、家世背景
    許多同學把這個部分當作流水帳在記錄,細數家中每個人的近況;你覺得教授需要了解這些內容嗎?甚至為了突顯自己家中與該系所的淵源,一表三千里。這種做法不但讓人反感,亦顯現該生已陷入「沒內容可寫」的窘境;切記,寫老師想看的,而非你認為重要的內容!
    二、人格特質分析
    許多數同學於本項目之敘述,多以「自說自話」的方式完成;諸如:說自己是認真負責、勤勉有理…等,四個字四個字的成語列了一堆,試問你如何證明自己是這樣的人?如此的說服力實在不高,難不成你會在自傳中數落自己的缺點?故建議人格特質不要「亂掰」,而是利用心理測驗的結果加以說明,方具高度說服作用。
    三、求學/成長歷程
    除上述所言,常有人從小學(甚至幼稚園)揩使細數的錯誤之外(我實在不知道小學當過衛生股長與研究所考試有何關聯?),再者,便是未以學術成就為表現重心,反而寫了一堆社團的表現。你認為研究所考試中,參加過十個社團的經驗比較重要,還是曾經發表過兩篇論文的成就比較重要?切記,寫老師想看的,而非你認為重要的內容!本節請以學術成就(含在校成績、參與專案、獲獎記錄)為主,勿著重於社團,讓你的整個求學過程呈現出來的,只有「玩」一字可形容!
    四、社團成就
    陳弘老師一再強調勿以社團為重心,這並不表示社團經驗不重要,而是應寫對地方,且應注意學術與社團陳述的比例。曾經有同學在「求學歷程」中寫了近五頁的內容,但內容都是社團,學業成績的陳述僅五行文字,這就是寫錯地方,且比例不對。再者,若你參加過無數活動,擔任過許多社團要職的同學請注意!許多教授看到這般一大篇的社團經歷時,會立刻翻到你的學業成績加以對照,看看你是否因社團而使該年度的成績退步。若不幸你就是這種學生,請挑最值得寫的經歷陳述即可,不要因此而造成評審教授的負面印象。
    五、工作經驗
    再次強調,本階段乃在職生之重點,若為一般生,除非有特殊且與報考系所高度相關的工作經驗,否則建議勿著墨過多。其實若為一般生,教授也了解不可能有什麼傲人的工作經驗,偏偏同學多數未認清此點,認為有工作經驗似乎較有利,硬把一些打工的內容寫得十分偉大(筆者曾看過,有同學在加油站打工,拿加油槍也可寫出一篇團隊合作道理?),如此反而使整體自傳的品質下降。
    關閉
  • 可以找到一份自傳的範本嗎?
    可以,陳弘老師也了解,這是你看本書的一大目的。但陳弘老師話先說在前頭,這是一份「參考」,勿抄襲。很多同學連標題都照抄,範本中畫表他就畫表,範本中畫圖他便畫圖,甚至已沒有範本當作寫不出送審資料的藉口,全無自己的風格。陳弘老師每年教的學生破一千人,如果每個人都照抄,你覺得會有多少人寫的是一樣的?因此,範本僅為拋磚引玉,在此強調,包含標題、編排,皆勿抄襲。
    關閉
  • 學習計畫、讀書計畫、研究計畫應該包含哪些項目?
    每個學校所命名之計畫名稱不同,有的叫學習計畫、有的叫讀書計畫、有的叫研究計畫、有的叫生涯規劃書,你不覺得這些名稱大同小異嗎?因此,陳弘老師在此給予給各位讀者一個共通撰寫邏輯(故以下皆稱為學習計畫),以因應各種名稱不同,但是又大同小異的計畫。
    一、報考動機
    說明你之所以想要報考這個系所的原因,此建議因與未來欲投入的工作領域結合,說明你對這個學位渴望;而這也是交代前程規劃的基礎。
    二、主修方向
    基於前述的報考動機,說明你未來基於工作所需,希望投入該系所的哪一領域主修,並說明你對這個領域的認知;而這也是學習計畫與讀書計畫的主體。
    三、研究計畫
    基於前述主修方向,擬訂一符合該主修方向的研究計畫,內容相當論文的第一章,大致可包含:研究題目、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項目。
    關閉
  • 同學在撰寫學習計畫時,常犯了哪些錯誤?(整體性錯誤)
    自傳之探討,此部份亦將分為「整體」與「局部」兩部分說明,包含:
    一、愛抄襲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陳弘老師一再思考是否要提供自傳與學習計畫的範本,因為只要提供就有人抄襲。曾經有兩位陳弘老師的學生(一位在台北,一位在新竹),兩人不認識,但是抄襲了同樣一份學習計畫,兩人都錄取了某休閒管理所的第一階段,兩人未曾謀面,但因抄襲之故,報考動機完全相同,這像話嗎?要不是因為兩人以e-mail寄來讓我檢查而被陳弘老師於口試前發現,屆口試之時,豈不糗乎?故再次強調,範本乃示範之用,同學不應抄襲範本內容(連標題都不要抄!),這是多數同學失敗的主因!
    二、無專業
    有同學來找陳弘老師幫忙練習口試,帶我看見其送審資料時,發現他並沒有研究計畫。我問他為何沒寫,他的理由是學校要的是學習計畫,而不是研究計畫,所以他便抄襲學長姐的內容,寫一些研一要修哪些課,研二要修哪些課等無專業可言的內容。試問如果你有能力寫好一篇研究計畫(如前述,包含:研究題目、研究背景、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項目),你會因為這種理由而不放入送審資料中嗎?所以這種行為是寫不出,還是不用寫?因此,陳弘老師建議各位讀者早點動工,並加強你的專業,不要因為專業不足,屆時在味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你沒寫,但你的對手未必沒寫!
    關閉
  • 同學在撰寫學習計畫時,常犯了哪些錯誤?(局部性錯誤)
    承上,所謂局部性的錯誤,係針對前述學習計畫各部分的撰寫,常產生的撰寫錯誤,包含:
    一、報考動機
    無創新性與正當性;每年看幾百份送審資料,陳弘老師對於同學的報考動機,背都背的出來了;諸如:知識經濟的驅動、企業唯才適用、對該系所的興趣…等,在職生大多就是工作上的需要。但是這些動機實在沒有創新性,大家都差不多。再者,諸如前述「知識經濟的驅動」,殊不知個人知識來源並非僅限於研究所,你也可以自修呀!這表示該理由並不能構成報考研究所的有力原因,否則每個想學習的、對該系所有興趣的報考者學校豈不都要錄取?
    二、主修方向
    同學常因前述抄襲,且因為專業不足,造成同學該寫的不寫,專寫一些研一修什麼課,研二修什麼課,這些相信同學可隨便找一份學長姐的送審資料都可看得到,甚至還有人畫個甘特圖表示進度!要知道,這是以往常見的版本,不知已有多少人沿用,實無差異性。再者,請與上述陳弘老師給的方向相比,你一種比較具專業性?如果你的內容架構多為抄襲而來,又無專業可言,那麼教授又為何要錄取你呢?
    三、研究計畫
    計畫(Plan)係一具體說明資源配置、時間表,以及其他達成目的必要活動的藍圖(Richard Daft, 2003)。由定義可知,計畫是為達成未來之目標的藍圖。但同學常犯的錯誤,便是想拿「以往」做過的專題充數,這並非未來的研究,明顯的,這是不對的。再者,又如同前述的問題,因為寫不出一份具專業的研究計畫,除想拿以往的報告搪塞之外,另外又是陷入了抄襲與無專業的泥淖,諸如:入學前要做什麼、入學後要做什麼、長/中/短期規劃…等。再次強調,如果你的內容架構多為抄襲而來,又無專業可言,那麼教授又為何要錄取你呢?
    關閉
  • 可以找到一份學習計畫的範本嗎?
    可以,誠如前述,陳弘老師也了解,這是你看本書的一大目的。但在此特別強調,欲展現專業,於研究計畫中的研究方法必須詳細說明,且針對不同的研究目的,必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對應。千萬將文獻了一堆,弄了半天也不知要用何方法研究何種目的。再者,後續目錄提供者,係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為例,期同學參考之,勿抄襲;切記,專業方為你的根本。
    關閉
  • 推薦函的形式有哪些?
    推薦信格式須視學校、系所而定,若未規定特定格式者,則請推薦人直接以書信格式撰寫,且若能利用推薦人所屬單位的專用信封、信紙,則更為正式。若有規範推薦信的形式(如:交大),一般多以問卷式的形式為多,此類形式的推荐信格式,多附於簡章內,抑或於網路下載。
    關閉
  • 推薦函應該找誰寫?
    推薦信的作用,在於「佐證」——也就是由原本你學校老師的角度,告訴評審教授們「你確實很優秀」!所以推薦信的效力夠強,教授們對於你在「自傳」及「學習計畫」中的陳述,相信的程度自然較高。
    寫推薦信的第一步驟,就是要決定找誰寫;若薇在職生,反而比較簡單,尤其在較具規模的公司工作過者,不妨請你的主管(當然階級越高越好),以證明你工作態度之良好。針對一般生的部份,這有幾個基本的策略,提供給同學們參考:
    1.找名師
    學術界重輩份,既然名師,其輩份自然應該較高,說話的效力自然較高!所以你若被所謂的「名師」教過,能請這些輩分較高的老師寫推薦信,自是絕佳選擇!
    2.找給你該科成績較高的老師
    如果你在某位老師手上的分數,每次都約七十幾分,你覺得要評審教授如何相信你如信中所說,你是如何如何的努力用功?所以找給你該科成績較高的老師寫推薦信,是寫推薦信的必要策略。
    3.找認識欲報考系所教授的老師
    這是一種社會資本(Social Capatial)的應用,學校教授因相信推薦人而相信你,這就是找這類老師推薦的好處。所以如果請老師寫推薦信時,不妨先看看這個老師從哪畢業的,或打聽一下(甚至直接可問)他是否認識他校的老師,這對於你推薦信的效力,絕對是有幫助的。
    4.找有兼任行政職務的老師
    若推薦老師身兼學校重要行政職,那麼他的輩分應該較高,較有可能是所謂的名師,也因行政職務之故,與他校教授交流的機會必定更多。因此找這種老師,較有可能達到前述第一、第三項之利。一般而言,大學生接觸校長、學務長、院長的機會較少,所以建議你的推薦信中,應至少要有一封是你系主任所寫的推薦信。
    5.找有共事成果的老師
    若你有「畢業專案」,或幫老師做過國科會之類的計畫,或曾幫助老師寫書…等特殊的共事經驗時,不妨請這類老師幫你寫推薦信,以證明你在研究,甚至其他領域上不同的能力。
    關閉
  • 推薦函要交幾封?又,推薦函應該如何包裝?
    一般規定是兩封,建議最多不要付超過五封。但以報考一般生的同學而言,無論你找上述哪類老師幫你寫推薦信,切記至少要有兩封是由「助理教授」級以上的老師(即具有博士學位者)所寫的,原因無他,規定如此!所以如果你只準備繳交兩封推薦信,那千萬不可找「講師」(即僅碩士畢業)幫你寫,因為這是「不符合規定的」!
    再者,推薦信是推薦人與教授間的交流,千萬不得將推薦信直接置於送審資料中。因此,推薦信於繳交時,應請推薦人於封口處簽名,方得連同送審資料一併寄出。陳弘老師曾經遇過一些自作聰明的同學,自認為方便讓教授閱讀,故將推薦信連同送審資料一式多份複製寄出。切記,推薦信只能繳交正本,並請彌封簽章後方具效用,身為被推薦人的你,理論上是不應該知道內容的!
    關閉
  • 在職生需要在職證明嗎?
    要,這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各校需要在職生提供的,多為工作年資,現職工作證明與切結、薦送在職人員進修同意書、工作經歷表…等證明文件,但請特別注意的是,既然為在職生,那就是必須具備在職身分,如此方有助未來課程中的實務與理論之互動。曾經有同學為了全力衝刺,故而辭職準備考試;很抱歉,如果你想這樣做,那得請你仔細看看簡章了!因為辭職後,你將不具備在職身分,因此你將因此無法報名在職組。
    關閉
  • 還有哪些相關資料可以在送審資料中派上用場的?
    大多數同學在準備送審資料時,一開始最煩惱的是「自傳」及「學習計畫」,殊不知這兩項只要花點心思規劃,其實並不難寫,真正麻煩的卻是這些證明文件。
    此話怎講呢?你參加過社團吧!若有,請問社團聘書何在?可能有的連發都沒發!你拿過獎學金吧?若有,收據或證明文件何在?可能把錢拿走後,收據早就扔掉了!你確實有傲人的事蹟可以強調,但你的佐證資料呢?若早已不知去向的話,快去申請吧!這會花掉你許多時間的!
    諸如:獲獎證明、獎學金證明、專業證照、社團證書、語文考試證書、社區服務證明、工作證明、研究證明(如:國科會研究、期刊/論文發表)…等,有助於證明你得專業能力,抑或不同於其他同學的獨特能力之證明。若有諸如獎牌、獎盃…等其他「非文件式的證明」,建議可以照片的呈現方式,放在你的送審資料中。
    另於口試/甄試時,各校多要求除歷年成績單外,尚須繳交成績與名次證明表,此表格多於簡章中。本表格之內容,同學除個人基本資料外,包含:平均成績、系/班總排名、名次百分比…等成績與名次資料,皆應由教務處填寫並蓋章後方得有效。
    關閉
  • 若有一些報告、研究成果,可以一併附上去嗎?
    報告、研究成果當然可以一併附上,但是得注意形式與比例對不對。陳弘老師曾經遇過一位臨時抱佛腳的同學,因為根本來不及準備送審資料了,僅草率地打了六頁類似抄襲的自傳與學習計畫,然後後面附上一大本的畢業專題。這種附上專題的形式與比例皆有問題。
    一方面,專題應該以摘要的方式附上,若是發表過的期刊、論文,抑或國科會計畫,則應以投稿的格式,附上僅約20頁的內容(這是一般投稿的頁數),並非將整本專題一古腦地附在送審資料中。 另一方面,如前述的錯誤案例,送審資料僅六頁,後面卻付了一大本的專題,這擺明的是以專題充頁數,多是送審資料主體內容貧乏者,才會這樣做。因此,陳弘老師才會說,報告、研究成果可以附(甚至許多學校會要求你要附),但送審的形式與比例,是你應該要注意的問題。
    關閉
  • 送審資料到底該寫幾頁?
    你認為送審資料應該寫詳細?還是寫的精簡?陳弘老師建議同學「要寫的既詳細,又精簡!這是個什麼答案?且待我慢慢說來!
    第一,當我問同學們這個問題時,同學們的答案不一,這代表教授們可能也會依自己的喜好,決定他心目中「適當」的頁數。講的過分些,今天這位教授比較忙,他(她)可能會想看較精簡的內容,明天他(她)比較沒事,可能看到精簡的版本時,反而覺得你沒什麼誠意,草率馬虎!
    第二,或許很多人(甚至是你學校的老師),可能都會告訴你:「評審教授根本沒多少時間看你的東西,所以你應該寫精簡些!」但是到底幾頁才算精簡?幾頁算是詳細?其他口試/甄試的競爭者的平均頁數為幾頁?這些問題根本就沒一定的標準,也沒有人可以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 我們先以行銷的角度看看你的目標市場,亦即各校的評審教授「們」,之所以強調「們」這個字,即表示各校評審教授不只一個。既然如此,那就得滿足你目標市場,所以筆者建議同學「要寫的既詳細,又精簡!」其次,在筆者與許多教授談話中發現,教授並不一定會強調文件「量」的多少,而是希望看到他想看的東西,也就是送審文件「質」的表現。基於以上兩個重點,筆者將提出一解決的方案,供同學參考。
    既然要求「詳細」,那當然要「用力的給他寫」,依照前面幾章的原則,盡情地發揮,表達你的看法並推銷你自己。但是「要如何兼顧精簡的原則呢?」許多書籍出版時,都會有「導讀」或「投影片」,建議各位不妨利用這兩種做法,達到「兼顧精簡」的原則。
    換句話說,「導讀」或「投影片」等於是你送審資料的「精簡版」,這樣不但可同時滿足兩種老師的胃口,還可以充分表現你的誠意及創意。此外建議同學,在「導讀」或「投影片」中,可標明相關的詳細文章在第幾頁,以方便教授能在最快的時間裡,找到他希望看的東西。
    相信這個做法,不但能使同學們解除「要寫多少」的疑惑,還可滿足不同教授的胃口,將你的努力做最有效的呈現。不過提醒你,專業才是重點,不要寫了一堆都是教授不想看的無專業內容,那才真是浪費時間又無效果!
    關閉
  • 送審資料的包裝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可以有哪些創意?
    在包裝上,只給同學一個建議,就是必須讓教授得以即翻即到。有的教授重視自傳,有的教授重視報考動機,有的教授重視研究計畫,每一個人重視的標的接不同。
    因此,如何讓不同的教授能隨手便翻到他想要的內容,變成為提供送審資料的你應該做功課。例如,在每一個大項,如:自傳、學習計畫、證書…等段落開始處,以不同顏色的只做區隔,抑或以標籤示之,都是不錯的作法。
    至於創意,陳弘老師想強調的,主要是提醒同學,這是送審資料,不是論文,你可以編輯手法可以稍微的活潑一點(諸如:色彩、照片…等),不必做的死板板的。
    再者,你可以利用創意,方便教授對送審資料的讀取與印象,例如:做個多媒體的光碟進行自我介紹、設計一個能代表自己的Logo…等,皆可加深教授對你的印象 各章節的字間距、行間距、字型、字型大小、章節分法…等文字編輯工作,應予以統一化,以求整份文件之整體性。建議可參考坊間有關應用文、論文的格式書籍,以利文件編輯的可讀性。另套別強調使用之字型,應以方便閱讀為主,如勘亭流體之類的字型,雖漂亮,但容易讓文字擠在一起,使用上應多加考量。
    關閉

自傳精選範例資料提供:管理學名師 陳弘老師


姓名 ○○○ 性別  
電話 (02)1234567 出生日 1970/10/25
住址 ○○縣○○市○○街○○號○○樓
學經歷
工作經歷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專案負責人
學歷
.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系
.致理商業技術學院日間部五年制企業管理科
.北縣板橋市江翠國中
.北縣板橋市新埔國小
社團經歷
.擔任班級學藝職位(大一)
.擔任橋藝社美宣(大二)
.擔任橋藝社公關(大三)
.當選班級副總務(大四)
證明
.電腦軟體應用乙級
.電腦軟體應用丙級
.電腦軟體設計丙級
.電腦硬體裝修丙級
.會計事務丙級
優良表現
.榮獲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每班學行成績優良獎學金
.榮獲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日間部每班學行成績優良獎學金
.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二名
.九十一學年度下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九十一學年度上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榮獲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學行優異獎學金
.榮獲企業管理科企管實務專題成果發表競賽(第一名)
.榮獲企業管理科廣告企劃展簡報佳作(第三名)

家世背景


圖1.1:我於2005年國際秋季電子展留影。註:保護同學,自傳照片皆模糊化處理。
從小就在板橋成長,一路從小學到專科都未曾離開過這個家鄉,雖然板橋並未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也因此造就其商業、交通與文化交集薈萃的一面;也就是因此特質,我的祖父在從桃園大溪要上來台北定居時,就看中了板橋未來發展的願景,決定定居於此,並白手起家開創了一家小型的家庭加工廠。
在祖父過逝後,工廠也交由我的父母負責,他們雖然在當時擁有高職的學歷,可以在外面的就業市場中覓得好工作,但在比較過後,他們仍舊選擇繼承祖父的工作,雖然是一間小型的二人加工廠,但時間自由,且不必為老闆工作,或許是他們當初選擇的考量,也因此從小學開始我和弟妹就必須在他們忙碌時至工廠幫忙,一方面體會到賺錢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輕鬆,必須付出相對等的努力,另外,也讓我了解到商業的本質—提供顧客想要的產品,並從中獲取財務性的利益,進而滿足雙方需求。
雖然我的父母是藍領階級,但他們也深深明瞭,他們所能賦予我們最大的禮物是教育和人格養成。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是寬嚴並濟的,他們相當尊重我們的意願,會依著我們的志願發展選擇自己想要走的路,但也要求我們要盡力做到該達成的目標。而在人格養成部份,小時候會因調皮搗蛋而受懲罰,因此,養成我們長大後守規矩與本份的一面。如果,今天我會因成熟的性格和正確的價值觀受益,最應感恩的就是我的父母,感謝他們在忙碌於工作之餘,仍未鬆手於我們的教育。


人格特質分析

人格特質的表現,如由單純的闡述恐流於過份主觀,因而以下擬以Myers-Briggs型態指示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希望以客觀的問卷分析法來呈現,此測驗法的內容是由Jung Typology Test的問卷組成,可至http://www.humanmetrics.com/cgi-win/JTypes2.asp參考其詳細內容,再依答案針對下述四構面進行分類。


(一) 活力(Energy);分為外向型(Extrovert;E)與內向型(Introvert;I)。
資料收集(Preference for Gathering Data);分為理性型(Sensing;S)與直覺型(Intuitive;N)。


(二) 決策(Decision Making);分為感覺型(Felling;F)與思考型(Thinking;T)。


(三) 生活型態(Life Style);分為知覺型(Perceptive;P)與判斷型(Judgment;J)。


根據72個問卷問題得出的測驗結果,顯示學生的構面為,外向型(E)、直覺型(N)、感覺型(F)及知覺型(P)(如圖2.1與表2.1所示)。此可證明學生屬外向,積極主動,善於社交,喜歡處理新問題,注重他人情緒、愛和諧有豐富的同情心,且好奇心重,對環境適應力高,在全盤規劃後才會行動的人格特質。


另由測驗結果可知,學生性格的特色可謂內控傾向,即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命運,對生命充滿熱忱與活力,認為生命充滿機會,但期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與支持。對有興趣的事有相當的執行力,且為達目的常能克制慾望且找出強制自己為之的理由,在面對困境時能很快的思索對策,並展現領導力,對有困難的人施予援手。



圖2.1 MBTI測驗結果
構面 類別 分數 特色
活力 外向型 (E) 56% 主動、善於社交
資料收集 直覺型 (N) 12% 喜歡處理新問題
決策 感覺型 (F) 25% 注重他人、有同情心
生活型態 知覺型 (P) 22% 善於適應環境
表2.1 MBTI 測驗結果


求學歷程

在國小與國中的歷程上,尚稱平順,只是在國中時期對當時所讀的內容百思不得其解,對為何要研讀早已人事全非的地理感覺相當困惑,也因此在國中畢業後,學生並非進入高中就讀,而是進入當時的致理商專,現已更名為致理技術學院的企業管理管理系就讀。


(一) 致理商專時期─專業教育基礎的奠基
在致理商專的前三年,我們仍必須修習中國近代史、地理、國文…等的共同科目,但其重心仍在專業科目,如會計學。依據校方的規定,我們的會計必修科目從初會、中會都是一學年7學分的課程,而成會、管會則是一學期3學分,且必須通過會計檢定方得畢業。雖然基礎的專業科目當時修得我們苦不堪言,但也因為當時所培養出的會計素養,使現在的我們受用頗多,在閱讀財報甚至財務金融觀念較明瞭。
而專科的後二年,著重企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研讀,五管並重的發展與個案的研究,將我們前三年所累積的知識做一整合。在此時期有二件校方相當重視的課程,一件是四年級的廣告展,一件是五年級的企業管理實務專題。


1.廣告展—廣告企劃案發表佳作 (摘要詳見附錄1)
廣告展是在四年級上學期修習完廣告學的素養後,在四年級下學期的廣告企劃實務課中展現整學年的學習成果,從產業的五力分析、沙宣的STP策略到實際廣告拍攝與預算掌控。


1.

圖3.1:廣告展實務發表會展場。
註:保護同學,自傳照片皆模糊化處理。

圖3.2:專題獲獎留念。
註:保護同學,自傳照片皆模 糊化處理。


很榮幸的我們在此一發表會中,獲得了企劃案簡報比賽佳作的成績,在企劃案的內容上獲得師長們一致的認同。從廣告企劃案的製作以及術科的廣告、展覽實務發表,讓我們真正的學習到將過往所學整合的邏輯性、廣告企劃案分析的困難度,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企業管理實務專題—實務專題發表第一名 (摘要詳見附錄2)
企業管理實務專題,則是學校給我們的另一項挑戰,學校規定五人一組,四年級下學期修習研究方法,而暑假則是專題的實作期,須依規定在五年級上學期交出專題及成果發表會。我們選擇的主題是顧客滿意度,以A. Parasuraman, Valarie Zeithaml, and LeonardBerry(1985)所提出的缺口分析(Gap Analysis)又稱PZB模型(PZB Model)作為分析架構,衡量顧客「心中所期」與「實際 所獲」中的服務品質差異分析,並以統計方法分析其問卷結果。
在此一課程中,讓我們對專題的研究有一徹底的瞭解、嚴謹研究學問的態度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很榮幸的在此一專題的發表中,我們榮獲第一名的榮譽,雖然很感謝師長對我們努力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所獲得的態度與團隊精神養成。圖3.2:專題獲獎留念


(二)實踐大學時期─自主、邏輯、整合性思考養成
在企管通才的培養上,從保險學、國際企業管理甚至是創業投資管理皆略有心得,甚至在當時網路購物正要發展之際,在網路行銷、資訊管理與電子商務方面,在課程上皆有出色的表現。另外,實踐是以其出色的設計學院聞名,可由其校園的建築風格一窺之,校園內自由的風氣相當開放,豐富的人文素養課程與互動,開啟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起源,且在三、四年級時各有所獲。


1. 三年級時和校園內圖書館合作研究使用者滿意度 (摘要詳見附錄3)
在此時期,主要著重的是自發性的學習和訓練邏輯思考能力,並不像在專科時期只需依照校方及授課老師的規定,反而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選擇性。在三年級時,因作業管理教授和圖書館館方合作,基於學生在專科時期已研讀過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成立一組研究小隊搜集諸位先進對圖書館使用者之滿意度構面研究,並經由問卷設計及統計方法,得到使用者希望館方增加服務時間及硬體設備之結論,館方希望藉由此次研究來改善服務品質,增加學生對圖書館之使用率。


2. 四年級時對企業政策產生興趣
這時期特別有興趣的是企業政策與企業診斷,因為是採取小組討論及個案研究的上課方式進行,因此,在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下學習,更加深了整合性思考的思維建立。此時期的研究標的為衣蝶百貨,以Porter所主導的競爭定位學論(Competitive Positioning Theory)的觀點看來,其總經理王令楣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考量本身條件無法成為全方位的百貨後與其他百貨競爭,因此選擇差異化策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將本身定位為女性專門店,成立衣蝶百貨,整體價值鏈(Value Chain)無論在進駐專櫃的選擇、硬體設備及裝潢及各部門的服務上,均奉行此一概念,並以目標-手段鏈(Means-End Chain)貫徹執行之,當時在消費者心中奠定的形象絕非後來信義區新光三越成立的女性館(A4)所能取代,雖然以現今衣蝶的現況來看,其形象已不復以往,但王令楣首先導入的女性專門店經營概念卻也為百貨業的經營上開創新的競爭一頁。


3. 大學獲獎記錄
比起一般循序就讀高中及大學的同學來講,學生或許多花了一年的時間,但在專科時起所建立的基礎卻在大學的整合性教育讓我獲益良多,也增加在學習方面的動機。因此,在此一時期,學生成績較其他同學突出,校方除了頒予獎狀外,更有給予獎學金予以獎勵,茲將此時期的獲獎成績整理如表3.1。再者,位強化個人於資訊、商業鄧方面的專業技能,學生於專科、大學時期,亦致力於證照考試,包含電腦軟體應用乙級、電腦軟體應用丙級、電腦軟體設計丙級、電腦硬體裝修丙級、會計事務丙級等證照,圖3.3便是我在證照的努力成果。
時間 獲獎事蹟
2002/9~2003/1 九十一學年度上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2003/2~2003/6 九十一學年度下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2003/9~2004/1 九十二學年度上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二名
2004/2~2006/6 九十二學年度下學期學業成績全班第一名
2003/5 榮獲九十一學年度第一學期學行優異獎學金
2003/11 榮獲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學行成績優良獎學金
2004/5 榮獲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日間部學行成績優良獎學金
表 3.1實踐時期獲獎記錄



圖3.3:我的證照


工作經驗

在大學畢業後,學生並未選擇當年參加研究所入學考,而是考量在企管領域已研讀了有七年之久,在這段期間內雖然有修過企管實務和講座,但對外界的實際運作卻從未有機會瞭解,因此,便選擇進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業務一職,以期能更進一步驗證所學。


(一) ○○科技—基本資料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主要從事連接器(Connector)的研發與生產,在從事專業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之餘,目前正朝向利潤較高的原始設計(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ODM)模式,曾間接幫歐洲的O2設計過手機的智慧型同步充電座充以及為Levi's設計捲線盒。 ○○科技除了在台灣五股工業區內設有行銷及塑膠射出部門外,在大陸廣州的東莞及蘇州的甪直地區亦設有研發及生產相關部門,在台灣約有18名員工,在大陸擁有2000名員工。 因此,在組織架構方法採行EPRG理論下的地區及全球中心企業(Reiocentrism and Geocentrism Enterprise),經營重心不偏重在母國或地主國,國籍無意義,重要的是兩國的相互交流、配合,根據實際的情形提供兼具全球性及地區性的管理方法。另用人亦無國籍之分,地主國雖然有台灣過去的管理幹部,但多數亦為有才能的當地人,藉由雙方交流創造出對組織最有利的文化。


(二) 工作概述—專案負責人
以Jay Galbraith(1982)於《The Stages of Growth》一文中將組織成長的階段概分為以下四階段,包含創始期(Entrepreneurial Stage)、加速期(Acceleration Stage)、制度化與控制期(Formulation and Control Stage)及再思與再生期(Rethinking and Renewal Stage),○○科技目前處於加速期至制度化與控制期之間,雖然組織運作已進入正軌,但內部管理叢生,須增加正式化的規則規定以發展更適當的組織結構。在94年5月尚未畢業前,學生就已進入該公司擔任業務一職,工作內容主要是自行開創客源,透過電話、信件與人員的銷售方式行銷公司的產品。
當時○○科技在ODM方面的案子並不多見,因此,也就沒有設置專案經理一職。在94年9月○○科技開始與●●●股份有份公司合作開發新產品。合作模式為由●●●股份有限公司定義產品功能與外觀,並負責對外銷售其產品,而○○科技則負責產品的開發、製造與配銷。公司考量學生在電腦軟、硬體較為熟識,除了會自行組裝電腦外,對電子類的專有名詞亦有所了解,整體條件較其他資深業務為佳,因而決定將與●●●的合作案交由學生負責,主要負責專案的整體規劃與內外在環境的協調。
另外,在94年10月的國際秋季電子展,學生因在專科時期曾有過廣告展的實務經驗,因而負責當年的相關參展事宜,包括展場的佈置到當年的產品展示及開展後的中、英文導覽均有參與,參與此次展覽有兩項收獲,一項是因展前的準備工作,因而對公司的產品快速熟悉,所以之後在訓練後進人員時,也採取同樣的訓練方法,另一項是迅速拓展人脈,對日後的業務拓展有相當大的幫助。


(三) 專案概述
在學生的任職期間內共接觸過四項專案,可分為接連器開模與組裝成品兩大類,簡述如下。


1. 連接器開模
主要由●●●提供需求而由○○方設計、出圖、開模及量產,因此在需求和設計方必須不斷溝通其落差。此類包含兩項專案,一項為Sony Ericsson K750貼板式,此項專案為配合●●●現有的Speaker Box外殼模具所設計的新款連接器,也為雙方的初次合作。由於雙方皆在摸索合作之默契,因此信任感不足,必須以即時回報來降低●●●之疑慮。
由於在此專案之前,學生均負責一般產品銷售,因此對於開模的流程和專業知識上均有不足,因此,學生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和工程師討論內部作業流程與閱讀模具概論書籍來增加客戶的信任感。
另一項專案為Nokia 14P新款外殼開模,此專案亦為Speaker Box的延伸,在此專案遇到的問題是在開發初期,雙方均以為Nokia 14P內的接點無法供應電源,因此必須外接電源供應DC Plug,但14P Connector和DC Plug中的Pitch卻非每隻手機都一樣,造成開發上的困擾。
但在某一次的展覽中,學生意外發現,Nokia原廠有生產類似的產品,且是經由14P Connector供電,因此在與工程師研究過接點圖後解決此項問題。此問題突顯○○方的工程師並無完整的閱讀資料,雖有流程規範的事前控制,但執行力不足因而導致延遲開發時程,而後,增加了主管審核以降低設計上的風險。


2. 組裝成品
此類產品是由●●●與○○共同製定產品功能,而●●●負責外觀設計,○○則負起機構、電子功能設計與生產一責。此類包含兩項專案,一項為Sony Ericsson K750雷射筆成品。在此專案遇到的問題為○○方的工程師堅持技術本位與●●●的設計師在產品的設計理念上有出入,因而有所爭執。
以衝突管理的近代觀點來看,適時的衝突對組織來說是有益的,因此,在經由學生協調後,雙方終究願意去瞭解彼此的想法,因而增加了在日後合作上的默契建立。
另一項合作專案為替歐洲廠商O2開發具有與Windows同步、充電功能之充電器,由於台灣○○並無電子工程師,導致這項產品的開發均由東莞○○的工程師主導。合作初期,無法面對面溝通,只能利用視訊會議溝通彼此想法,在雙方文化不同的情況下,導致溝通不良,延遲產品的開發與上市時程。
此項問題,學生後來瞭解到,僅以用組織的科層控制去催促工程師的開發進度將會導致他的反感,以致於不願全力配合,只有在和他建立朋友關係後,他才會願意盡力研發產品。在產品量產期間,生產進度嚴重落後,無法因應訂單所需,在與生產主管檢討流程後,發現是外包的噴漆廠商無法配合交貨時間,且產品在運送過程中亦造成數量龐大的損失,因此,生產部門決定撤消此外包動作,調度人力在廠內完成此步驟,以降低秏損率。


表4.1 專案問題與解決方法
專案名稱 遭遇問題 解決方法 專案金額 產品單價
Sony Ericsson K750 貼板式 初次合作,雙方無法取得互信 提升本身對於開模程序與產品瞭解,並適時回報●●●目前開模情況 USD 1萬 NTD 7
Nokia 7210 14P Nokia14P設計期時,工程師忽略參考接點圖導致專案延遲 加強設計的事前控制的流程 NTD 20萬 NTD 8
Sony Ericsson K750 雷射筆成品 ○○工程師進行機構開發時,和●●●設計師理念不合 從中進行協調,建議採取理性的溝通方法以增加合作默契 NTD 35萬 NTD 65
●●●外包雷射模組內之PCB layout? 接點位移 退回已交貨之模組,並建議●●●將模組外包之工作移給東莞○○執行
O2 Opal Desk? charger 成品 產品開發地於東莞○○,因文化差異導致產品開發未如預期進度 藉由互助與當地工程師培養信任度,藉由關係建立加速產品開發速度 NTD 50萬 NTD 160
生產流程過於緩慢,無法因應訂單需求 與生產主管商議流程改造,增加產品的前置時間,將外包的噴漆加工收回以降低運送之秏損率
(四)工作績效—效能/效率的提高與在學習的動力
在與●●●合作的初期,由於三方的不信任與文化差異,常造成溝通上的問題,且無法得到東莞方的全力支持。但在經由時間及誠意的展現後,在合作後期已明顯的改善此一問題,不僅提升產品的研究效率,也因為充份的溝通。
因此,在產品實際設計出來後與設計構想不符的問題也大為降低。經過此一專案,大幅提升了○○科技在設計電子成品的實力,公司也將此次合作經驗做成教材,以供往後的行銷人員參考之。
在經過此一工作歷練後,發現以往的學習均屬於單環學習(Single-Loop Learning),就問題本身試圖找出更好的解決之道,主要致力於現行問題的解決,而工作上的經驗卻明確告知,就單環學習本身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本身及將工作時間流於處理例行性或常發性的流程上。
是故,若能透過雙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以批判及創造思考的角度來學習,改變原有的思考模式,學習「如何學習」,培養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並由此獲得進一步的新成果與預期適應未來環境的能力。


附錄一 廣告實務專題摘要


附錄二 企管實務專題摘要 題目:銀行業館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板信商銀為例


附錄3 作業管理專題摘要
題目:學校圖書館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實踐大學圖書館為例

學習計畫精選範例資料提供:管理學名師 陳弘老師


報考動機

基於Peter Drucker(1999)所提出之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的觀念,學生以回饋分析(Feedback Analysis)觀點,反覆思考未來的走向,且因下述外在與內在因素的驅動,激發學生對於研究所課程學習的渴望:


(一)外在驅動─知識工作者的需求
在全球化競爭的世代中,Porter於2003年來台演講,點明台灣的國家發展階段正處於投資驅動(Investment Driven)與創新驅動(Innovation Driven)之間。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而言也由勞力工作者轉變成知識工作者(Drucker),在現代的社會中,所面臨的競爭對象並非只限於同一國藉、同一地區的人,而需要面對的是更多元的挑戰,而單一的專業能力實已不足應付勞動市場需求,為了能擴展自己的專業廣度及多元能力,因此配合了本身的興趣,選擇商管領域,希望能提升更宏觀的國際視野,並培養整合及思考能力。


(二)內在驅動─學習研究方法
放在國家圖書館中的每一本論文,都在解決某一專業領域的專業問題。無論哪一科系畢業,都應自詡成為一位替組織解決問題的人,基於前述的論文專業觀點,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即為「研究方法」,而這也是最完整的思考演繹過程。但是,此法並非在工作上可以習得,亦非短期進修後獲之,唯有透過碩博士以上的論文訓練方可獲得。因此,對於研究所的學歷,學生勢在必得!


學習計畫暨主修方向─行銷管理

學生期於畢業後投入化妝品產業的行銷工作,基於此,化妝品產業的行銷策略,將是學生於進入研究所後的主要學習方向。如下述對該產業環境認知進行說明外,另於本計畫之第三單元,提出一完整的研究計畫。說明個人對未來學習與研究之藍圖。
根據統計,2001年全球化妝品市場共計為1730億美金,2006年,將大幅提昇至2020億美金(折合新台幣約6兆8680億元)。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估計,全球化妝品產業正以每年7%速度成長,超出世界GDP兩倍之多!
2010年,預計中國國內化妝品市場銷售總額將達800億人民幣!工研院指出,2002年台灣化妝品市場規模也高達新台幣565億元政府也將化妝品產業列入「挑戰2008」國家重點推動產業之一,許許多多標榜生醫材料與奈米技術的生技公司紛紛投入,強調高效、高安全、高科技的美容業正在全球漫燒。
2006年五月份「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更以「The beauty business」為封面,深入探討美容化妝品等相關產業。報導數據相當驚人,今年至目前,涉及彩妝、護膚、整容手術、健身,以及減肥藥品等美容新興行業,全球收益已高達1仟6百多億美元。據統計,美國人花在美容化妝品的開銷,甚至要高於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由此可見,在化妝保養品產業中,未來有無限的發展潛力,由於為高毛利且高成長率的產業,故值得國內企投資。
台鹽日前推出以醫藥級膠原蛋白為主要訴求的「綠迷雅(LU-MIEL)」系列產品,成為第一個「Made in Taiwan」的化妝品。更於今年九月,正式進駐微風廣場,首創國內進入百貨公司通路自有品牌之先例。
然而,台鹽立刻就碰上勁敵,台塑與長庚大學醫學院共同開發的「肌膚保養型」化妝品──Forte(芙緹),以一套保養品6千元的高價位同樣進駐微風廣場,專櫃就設在台鹽旁邊,短兵相接勢不可免。


(一)以一般環境分析化妝產業之外部環境
一般環境又「總體環境( Macro-Environment)」,係於外部環境層級,將間接影響組織決策;此擬以一般環境之EPST架構,分析化妝品產業的一般環境如下。


1. 經濟要素(Economic Factors)
近年來由於台灣的經濟成長,國民所得亦隨之逐年攀昇,使得國人對於消費產品的重視程度及消費型態產生相當大的改變,以往被視為是奢侈品的化妝品已不再高不可攀;此外,女性就業人口比例上升,認為化妝是一種禮貌的表現與化妝品知識的擴散、教育程度提高、社會觀念改變及人際互動的頻繁等因素之影響,使得國人對化妝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化妝品的消費額也持續成長。
在男性方面,隨著社會認知水準的提高,男性越來越重視個人門面,而為了因應現在男性消費者的需求,男性專用商品問世,也帶動了市場的熱度和專業性。以往唯有女人才可以使用化妝品、保養品的定律現已不適用,現代男性對於化妝品的使用,也逐漸由早期的排斥轉而接受。現代男人的魅力不僅展現在工作領域,亦展現於 生活品味上。
由於化妝品產業的高成長率及高毛利率,因為促使本國業者紛紛加入此產業,而在銷售方面,現代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已不侷限於專櫃的高級品牌,現代消費者亦偏好化妝品的包裝、化妝品的質感、特殊功能(如:綠迷雅(LU-MIEL)則強調在化妝品中加膠原蛋白)、天然的原料(如:Body Shop則強調天然的原料不增加肌膚的負擔)等等,我國化妝品業者反應能力強大,且較接近消費者,因為雖沒有國際性的品牌,但亦在我國化妝品市場上佔有強大的市佔率。 因此學生認為,若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化妝、保養品賺取更多的利潤,就必須要注重小眾市場,例如,男性保養、化妝品市場、嬰幼兒保養品市場以及特殊膚質之保養及化妝品市場,以創造長尾,進而創造更高的利潤。


2. 政治要素(Political Factors)
以我國而言,化妝品工業仍需要專業的領導品牌與國際級研發實驗室協助領航,以建構檢驗規章、查驗登記等一個可以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協助我國業者茁壯與快速擁有競爭力。依「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衛生署對化妝品管理,採一般化妝品與含藥性化妝品分開辦理,衛生署只扮演安全性把關的角色,國內製的一般產品,由廠商自主管理,不須先送審,可直接申請生產證照。功效屬美白、防曬、染髮、燙髮、抗痘、防皺抗老化等為含藥性新成分者,衛生署要求須請檢驗機構做臨床試驗,已知成分者才可宣示功效,進口品則須檢附國外檢驗單位報告。
目前工業局、衛生署藥政處與藥檢局、醫藥工業技術中心、工研院生醫中心、台灣區化妝品工業同業公會,已結合各大學院校與全國認證基金會,共同組成化妝保養品技術專家委員會,將對新原料活性成份的活性評估、從細胞毒性評估、美白功效測試、抗自由基測試評估等三種主要項目,採行測試機制,對化妝保養品的安全、品質、功效等領域,建立「有效性評估檢測與品質認證系統」。
惟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李國貞亦直言表示,目前我國化妝品相關法規同時出現法規不足,以及標準過高的雙重現象。政府規定,例如一般化妝品不可在廣告中宣稱療效,但是何謂「療效」?療效的定義常使業者產生混淆。例如在一般化妝品廣告中,可標示「嫩白」,卻不可寫出「美白」此具有療效的字眼;同樣的,業者可於廣告中寫「抗菌」,卻不能出現「殺菌」兩字,此種咬文嚼字現象常使業者覺得困擾。針對此點,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技士張簡回應表示,含有衛生署公告的「化妝品含有醫療及毒劇藥品」之成分者,行政命令規定其成分含量若在該基準規定的限量範圍之內,則可依規定在廣告中宣稱美白、防曬等其他療效。
學生認為,我國化妝保養品產業需要專業的領導品牌與國際級研發實驗室協助領航,俾包括建構檢驗規章、查驗登記等一個可以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協助我國業者茁壯與快速擁有競爭力。例如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CNRS)多年來參與多項法國國家科技發展與政策制定,並且一直與全法190 所高等學校及大學保持密切的對口合作關係。


3. 社會要素(Social Factors)
愛美是人的天性,從古至今,人們都在努力製造各種使肌膚、頭髮更美麗的美容法,在臉上、身上塗抹東西或色彩,或是努力製造出令人愉快的香味。而到了現在科技發達的社會中,亦運用科學的技術在尋找「美」的方法,而今化妝品產業亦形成一大產業。隨著社會風氣多元開放與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化妝品消費族群越來越年輕、使用人口不分男女也越來越增加,已從過去的奢侈品轉為民生必需品。
化妝品在商品設計方面,只求其安定性和使用性,在市場銷售上只強調印象感;而現在則不同,在商品設計上,不僅要具備有用性、安全性,更要配合使用時的機能性之種種條件,因此目前在市面上機能性的訴求也是一個重點,在化妝品工業上所涉及的技術和學術領域非常寬廣,在原料、素材上除了有機和無機化學之外,更包含了高分子化學、界面化學、藥理學、香料、色素等等,甚至在生化科技等方面也都有關連。
未來化妝品業的發展:一是商品的科技研發,一是衛星事業群的拓展。在商品的科技研發方面特別著重於人體鑽研,因為人體是一種非常複雜、奇特的生命體,凡是體質或精神上的任何改變,都會透過皮膚顯現出來,所以在開發化妝品前的皮膚學研究,不能只著眼於皮膚本身,而應結合身體各部位情況及生理狀態、外部環境等因素來考慮。因此,化妝品業者配合日新月異的科學研究,積極推動與學術界更密切的合作,業者本身亦將在製造技術及新成分的開發上加以搭配,為人類的「美與健康」提出更高水準的產品。
隨著時代進步,消費型態的改變,化妝品不再是專櫃品牌獨領風騷的天下。專業與沙龍彩妝、保養品因為獨特性、前衛風格、功效明顯而受到新世代的青睞。因此,業者若能創造自已的品牌、創新產品、創造價值,亦可創造出更高的利潤。例如牛爾和kevin引進DIY風潮,讓自然保養網「Beauty easy」,今年業績目標上看7億元,相當於前十大專櫃化妝品牌業績。


4. 科技要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在技術方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系主任楊昭順指出,以往國內化妝品科技教育通常僅限於專科或技術學院,致使許多本土化妝品公司從事化妝品研發時,常遇到無法突破之技術瓶頸。加上本土企業長久漠視研發,研發經費投入短少,我國化妝品已出現技術層次不高或模仿國外知名品牌的現象。
技術不足情況也直接反映在化妝品進出口數據上。據統計,二○○二年我國化妝品相關產品總進口值高達新台幣165億元,相對的我國化妝保養品相關產品總出口值僅有新台幣59.7億元。由上可知,國內化妝品市場仍以國際進口產品為主,我國產品平均進出口價格,兩者存在2~3倍價差,顯示我國化妝品產業在技術上仍有努力空間。
在原料技術、製造技術方面,國際化妝品科技聯盟總裁、同時也是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系主任賴貞秀建議,國內可嘗試從天然物或利用酵素分解等生物技術,研發出一個符合安全性、有效性且能大量生產的新原料技術,如此可望增進我國原料產業的發展。
學生認為,我國化妝保養品產業,在產業面一開始仰賴進品到現在有自已的技術,在教育的方面應加強培養專業的生物科技人員,以提高產業技術。例如CAUDALIE使用的葡萄籽多酚,即為由一群波爾多大學天然植物實驗機構的研究員研究出的。該實驗機構所長維可特教授,成功研發出穩定的葡萄籽多酚,並將這項研究成果使用於保養品的成分中,成為一項空前突破,亦為CAUDALIE創造出高額的利潤。


(二)以產業價鏈分析化妝品產業之特定環境
企業存在的價值即為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必須經過一連串的生產過程,此過程中將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對顧客而言,需具附加價值,藉由顧客感受到價值,進而產生購買的行為,使顧客得到滿足,企業獲的利潤。此即為行銷之程序。
此擬以司徒達賢達(1995),所提出之產業價值鏈為架構,分析化妝保養品產業之特定環益竟。所謂「產業價值鏈」,系分為投入與產出兩部份;產業最終的產品,須對顧客產生價值,乃是靠各項「價值單元」(諸如:原料、零組件、採購…等)。司徒達賢認為,產業價值活動須由策略擬定者定訂,每個公司的價值活動皆不同,故應該視其企業之需求,調整其價值活動。
投入部分 產出部分
原料 採購 製造 研發 彩妝與保養品創新 品牌建立 廣告 定價 市場分析 銷售通路規劃 客戶服務 彩妝 保養品
圖2.1:化妝品產業價值鏈


1.原料、採購與製造
就原料來源而言,目前國際趨勢是不用動物性萃取物,尤其自狂牛症爆發後,除澳洲、紐西蘭等可以提出狂牛症免疫證明的國家依然使用外,多數國際化妝品業已紛紛投入植物性保養品的開發,植物原料萃取物因此成為主流。至於強調本土原料者,現更成為一些國際品牌的賣點,像法國許多知名品牌生產製造除在該國外,連原料取得也來自其國內,法國就有公司將農產品,如葡萄籽作為化妝品原料,而股權45%是屬於農夫。韓國也已朝向把本土產品,如人參等經濟作物,作為美容產品原料。
而化妝保養品之發展,已由化工的保養品到結合美容、醫學、儀器與周邊美學產業,成為快速成長的轉型中產業。產業特性已不單是傳統的特化、化工與原料藥產業,而是轉往更高附加價值領域,如生技、新藥開發等,前進過程中,還可為生技業者帶來快速營收與開發經驗。


2. 研發 在生技化妝品研發方面,目前全球發展趨勢首要以膠原蛋白相關之生物醫學化妝品為主,其次為中草藥天然物化妝品,以及奈米化妝品等。
(1) 膠原蛋白市場最近十年成長將近4倍,用徒廣泛,因此廣泛被應用於生技化妝品、生醫材料、和食品等領域。
(2) 在中草藥天然物化妝品方面,含有海洋植物、中草藥、熱帶雨林作物等添加成份的為主流。其中搭配生物  工程學或是仿生化學技術開發的功能性物質作為化妝品原料,亦是未來發展趨勢。
(3) 在奈米化裝品領域,科學家運用奈米功能將原料透過奈米技術處理,所得的化妝品膏體微粒可達到奈米級  ,這種膏體的皮膚滲透性能有效增加,利用率也隨之提高。


目前在市面上,已有許多生技化妝品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表皮生長因子、細胞激活因子、以及保濕黃金因子運用在皮膚組織的修復及美容上。國際間,也有10多種將基因工程運用於美容化妝品的產品問世,例如把神經生長因子運用在塑身產品、將表皮生長因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用以治療皮膚乾燥、缺損之修復。


3. 彩妝與保養品創新
美粧素材流行交替,幾乎每2-3年就有明星素材出現。靠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從1993年AHA(Alpha Hydroxy Acids)開始,美粧素材產生革命性變化,如敏感性膚質適用、抗污染產品、穩定化的維生素A,C與乳霜、果酸、維生素A酸、胎盤素、肉毒桿菌素、膠原蛋白、左旋C等接連出現。
2003年起,中草藥美容也開始受到重視,其他像玻尿酸、幹細胞、生長因子、奈米傳輸等,也隨後跟進。目前在市面上,已有許多生技化妝品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表皮生長因子、細胞激活因子、以及保濕黃金因子運用在皮膚組織的修復及美容上。
在國際間,也有10多種將基因工程運用於美容化妝品的產品問世,例如把神經生長因子運用在塑身產品、將表皮生長因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用以治療皮膚乾燥、缺損之修復。


4. 品牌建立
品牌是化妝公司永續發展的重要元素,化妝品公司以高品質的化妝品行銷於市場,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公司建立其名聲,其品牌形久會建立於消費者的意識型態中,也會增加顧客對於產品的忠誠度,所以品牌的建立是化妝品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台灣高絲行銷副理陳慧娟表示,成功的化妝品品牌建立,背後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心力,以台灣高絲來說,行銷企劃的內容包括商品企劃、品牌企劃與商品開發,每個工作環環相扣,這份創造美麗的工作,可是要花很大的心血堆出來。
消費者在化妝品專櫃看到新的商品前,新商品前置作業相當繁雜,從送到衛生署檢驗、商品中文化、訂價到廣告等等,都必須鉅細靡遺,下廣告要下在什麼媒體,報紙、電視還是戶外廣告,也都得進行精確的評估。
尤其近年來,台灣化妝品競爭益發激烈,各大國際品牌、本土品牌爭奇鬥艷,百貨通路成為業者一決勝負的殘酷舞台,如何提出成功的特販組合,並搞定各家百貨系統獨家特惠商品的要求,也是化妝品企劃與品牌工作的挑戰。


5. 廣告與定價
為了吸引消費者對產品的愛好,廣告成為化妝品業中重大的經營成本之一,除了請明星、名模代言,也舉辦各種推廣活動等,也藉由名人的現身說法增加產品的可信度,增加產品的被接受度;而定價策略,由於不同的目標市場,也會有不同定價策略。
以學生族群為目標市場而言,則採滲透定價,上班族女性為目標市場,則採吸脂定價。例如:上山採藥,即採低價策略,單品的價格約在1000元以內,滿足學生族群的消費層次若以30歲以上的婦女而言,即採高價策略;Sk-Ⅱ為例,一瓶青春露150ml約要價2500左右,其目標顧客為貴婦及上班族。
再者,如台化與長庚大學醫學院所合作推出的「芙緹」系列產品,藉由由長庚研發團隊在廣告中現身說法,這種由醫生代言的廣告,增加了民眾的可信度,也為「芙緹」創告佳績。


6. 市場分析
近年來我國化妝品皆為逆差,2004年我國進口值為新臺幣221.5億元,較2003 年的194.2億元大幅增加27.3億元,成長幅度達到14%。由於每年我國仍需自國外進口2百餘億元的化妝品,顯示我國化妝品產業仍有大幅成長的空間。
尤其依照廠商統計資料,台灣化妝品有近6百億元的市場,光是保養品市場就有3百億元以上。雖然臺灣化妝品市場龐大,但因化妝品極為重視品牌價值,因此先進國家進口產品逐年升高。
而台灣本土化妝品產業所面臨到的原因乃在於:一、廠商規模小、資源不足;二、崇洋心理阻礙國產化妝品工業發展;三、國內缺乏化妝品相關或週邊產業之支援;四、缺乏高階化妝品管理及行銷人員之進修訓練課程;五、品質參差不齊的化妝品於市面上流通,造成消費者對國產化妝品信心不足。
因此,政府為了要扶植國內產業,由經濟部工業局日前正式把化妝保養品產業列入「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劃」重點推動產業之一。未來政府將逐年編列預算,進行產業基礎環境的建構、技術研發與輔導、人才培訓、原料自給率的提昇、國際化推動等,強化國內化妝品產業的體質及競爭力。


7. 行銷與行售
銷售方式多以專櫃、開架式、沙龍店或直銷為主,近年來也有採網路或電視購物方式行銷。化妝品銷售工作可說是全台跑透透,配合全台百貨專櫃的活動在北中南穿梭,新品發表會、宣傳活動,百貨通路可說是各大化妝品重要的戰場,化妝品公司人員和百貨業者之間亦存在微妙的關係。
證言式銷售創銷售佳績,證言式廣告以寶鹼為例,寶鹼一方面喜歡找名人代言,一方面也好用真人實證廣告手法,認為廣告策略讓代言人現身說法,必須觀眾能感同身受,所以代言產品的女明星一定要先試用,然後再為產品代言。


8. 顧客服務
化妝品業除了產品的品質與特色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客戶的服務,包括事前的產品介紹與事後的產品問題諮詢,不僅僅只是在消售產品,而需要做到顧客關係關理,以加強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以資生堂(Shisedio)為例,除了提供在專櫃上做簡易肌膚檢測,及提供美容中心做專業的肌膚檢測外,還配合學校的需求到校教導學生美容、保養的基本知識。
又例如綠迷雅(LU-MIEL),非常重視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常以電話通知顧客新的折扣、新的產品上市、季節轉換時可到櫃做免費諮詢,甚至會主動提供試用包免費試用,以提供最新的產品與服務訊息。


原料、採購與製造 積極投入植物性保養品的開發,以植物原料萃取物為主流。
研發 應加強培養專業的生物科技人員,以提高產業技術。
彩妝與保養品創新 創造產品的獨特性、前衛風格、並創造自已的品牌、創新產品、創造價值。
品牌建立 品牌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元素,品牌形象會建立於消費者的意識型態中,也會增加顧客對於產品的忠誠度。
廣告與定價 區隔市場,針對不同族群的消費者訂定不同等級的價格。
市場分析 政府編列預算,進行產業基礎環境的建構、技術研發與輔導、人才培訓、原料自給率的提昇、國際化推動。
行銷與行售 利用網路行銷,破除時間以及空間之限制。
顧客服務 加強客顧關係管理,維持顧客忠誠度。
表2.1:化妝品產業價值鏈分析


研究計畫

(一)研究題目
利用AHP法決定品牌管理之資源分配─以化妝品產業為例


(二)研究背景與動機
所謂「品牌(Brand)」,是一項名稱(Name)、專有名詞(Term)、符號(Sign)、象徵(Symbol)、設計(Design),或其聯合使用之組合,用以辨認一個或一群銷售者之產品,使其與競爭者有所區別(AMA,引自Philip Kotler(2003))。
而「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的目的,在於創建市場佔有率和長期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品牌管理制度是產品驅動型,而非顧客驅動型的制度(Philip Kotler, 2002)。
品牌管理雖對組織市佔率、顧客忠誠度的建立有助益,唯企業係於資源有限的前提下經營;事實上,為資源的稀少性問題,從古典經濟學開始,經濟學者就非常關心資源配置的效率,而這些基本的原理,更成為後來管理者進行資源配置的準則。 本研究擬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協助管理者於品牌管理進行時,得以有效利用組織資源。此法收集資料所需時間少,經費支出亦不多,理論簡單且具實用性,能有系統的分析複雜問題,並使用於多種決策分析上。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旨係以整合理論及實證研究,建立化妝品產業於品牌管理下的最適資源配置模式;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可分為以下四項:
1.探討各種資源配置工具或方法的使用限制。
2.建構我國化妝品產業品牌管理的層級架構。
3.以AHP法建立我國化妝品產業於品牌管理之最適資源配置模式。
4. 尋找我國化妝品產業於品牌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AHP法,是一種多目標的決策方法,係由Thomas Satty(1971)提出的一套決策方法。當一問題係由一些複雜成分所組成,而成分間具交互影響,便可利用AHP法將複雜的問題系統化,並分成不同層面分解,使問題層級結構易於評比,且獲高評比品質,以提供最適決策方案,減少決策錯誤。
Thomas Saaty and Luis Vargas(1982)認為,AHP法可運用決定優先次序、產生交替方案、選擇最佳方案、決定需求、資源分配、預測結果、績效衡量、系統設計、確保系統穩定、最佳化、規劃、解決衝突、風險評估等十三種。因此,運用此法確將有助於品牌管理的資源分配。

推薦信格式範例資料提供:管理學名師 陳弘老師


第一類:一般推薦信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55 Hwa Kang RD. Yang Ming Sha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甄試委員們,您好:
  ○○○同學畢業於本校資訊管理學系,○○在校期間,品學兼優,課業一直保持的相當優異,因此本人極力推薦○○同學參加 貴所研究生保送甄試。

  在本人所教授的主從式資訊系統等課程中,我發現○○對於資料庫方面的特別有興趣,並以業界的水準要求自己,由他所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在這方面確實下過苦心。○○常在課後與我討論課程及程式技巧上的問題,且對於問題的解決相當執著,務必求得自己滿意的答案後方肯罷手。每當對問題有所領悟後,定於返家後立即動手實作,然後將程式結果與我再作進一步的討論。這種做學問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但這也就是○○於資料庫程式設計領域,能在系上能擁有傲視群倫的程度之主因。

  ○○除了在課業上表現出相當優異的成績外,對於系上的活動亦熱心參與。由他擔任系學會副會長任內的表現可以看出,○○確實是一個認真負責且具領導能力的人才。無論在活動的規劃、進行,及成果回報上,均能戮力達成師長們的要求,其更難能可貴的是帶領同學及學弟妹共同完成任務精神與能力,所以○○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團體中的領導者、發言人。

  ○○同學不但做學問腳踏實地,對於師長的尊敬更是難得,實為一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本人基於提攜後進之心,在此為○○同學推薦,並祈以○○好學不倦的求學精神,能獲各位委員的認同,順利進入 貴所就讀。

鈞安

















 中國文化大學○○○○系教授●●●
 親筆簽名

第二類:具固定格式的推薦信


國立交通大學94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招生推薦書(格式一)

壹、申請人填寫部份:

姓名

 

性別

□男 □女

出生年月日

民國  年 月 日

報考系所班

系(所)碩士班

學歷(力)

 

推薦人

姓名

 

服務機關

 

職稱

 

地址

□□□___縣(市)__鄉鎮(市區)__里(村)
_鄰_路(街_段____

電話

 


貳、推薦人填寫部份:

說明:本推薦書之目的在協助本校各碩士班甄試招生委員會瞭解申請人過去求學、研究或工作之狀況,以做為申請人是否能夠入學的參考,您的寶貴意見及充分合作,本校甚為感激,此項資料將列為機密,不對外公開。

   1.您與申請人之關係:□大學部教授,□專題指導教授,□工作單位主管,

   □其他,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

  2.申請人在學期間,您認為其一般學業成績在班上:

   □前10%以內,□前10%~25%,□前25%~50%,□50%以後。

  3.您認為申請人在專題研究(或在職在學)期間的學習或工作態度:

   □自動自發,□嚴謹小心,□被動,□馬馬虎虎,□惡劣。若方便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您認為申請人在報考系(所)組(如壹所填)研讀碩士學位所需之基本課程的準備及認識:

   □極佳,□佳,□尚可,□不足或無從觀察。若方便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認為申請人的研究潛力(如理解力、想像力及創造力等):

   □極佳,□佳,□尚可,□不足或無從判斷。若方便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申請人如具有其他重要優點及特殊表現,請說明:
  7.申請人如具有重大缺點,請說明:
  8.其他補充說明:


本表如不敷使用,請用背面或其他紙書寫。
推薦人(簽章):______93年  月  日


本推薦書請裝入信封內,並將封口密封簽名後交申請人於報名時繳交或請您逕寄本系(所)組,本表可複製使用。


 

(推薦書格式各系(所)組另有規定者從之)


國立交通大學94學年度碩士班甄試入學招生推薦書(格式二)


壹、申請人填寫部份:

姓名

 

性別

□男□女

出生年月日

民國 年 月 日

報考系所班

系(所)碩士班

學歷(力)

 

曾參加
專題研究

題目:

指導教授

 

興趣及
研究方向

 

推薦人

姓名

 

服務機關

 

職稱

 

地址

□□□__縣(市__鄉鎮(市區)__里(村)
_鄰_路(街)_段_巷_弄_號_樓

電話

 

貳、推薦人填寫部份:
說明:本推薦書之目的在協助本校各碩士班甄試招生委員會瞭解申請人過去求學、研究或工作之狀況,以做為申請人是否能夠入學的參考,您的寶貴意見及充分合作,本校甚為感激,此項資料將列為機密,不對外公開。

  1.您與申請人的關係:□大學部教授,□專題研究指導教授,□工作單位主管,□其它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認識申請人的時間已年。
  3.請就下列項目,選擇您認為最適合申請人在班上(或工作單位)位學生(或員工)中的狀況。
   (1)一般學業成績:□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2)研究成績:□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3)獨立研究能力:□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4)原創能力:□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5)寫作能力:□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6)口頭表達能力:□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7)合群性:□前5%以內,□5~10%,□10~25%,□25~50%,□50%以後,□無從評估。
  4.您認為申請人在學或在職期間的工作態度如何?
   □自動自發,□嚴謹小心,□被動,□馬馬虎虎,□惡劣。若方便的話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申請人擬研讀碩士學位,您認為他的研究方向計畫(如壹所填)所需之基本課程的準備及認識如
   何?□充實,□佳,□尚可,□差,□無從觀察。若方便的話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申請人如果具有其他重要優點及特殊表現值得您一提,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申請人如果具有嚴重的缺點值得您一提,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您願意推薦申請人來攻讀碩士班嗎?□極力推薦,□推薦,□勉強推薦,□不推薦。
  9.其它補充說明:

 

 

 

 

 

 








本表如不敷使用,請用背面或其他紙書寫。
推薦人(簽章):_____93年  月  日


本推薦書請裝入信封內,並將封口密封簽名後交申請人於報名時繳交或請您逕寄本系(所)組,本表可複製使用。

(推薦書格式各系(所)組另有規定者從之)